夺得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委员会2020学术年会学生组优秀论文奖,
参与了“建行杯”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
和团队一起获得银奖和铜奖;
他3次获得广东新闻奖,
他主持了省部级资政课题一项;
调研报告受到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报道,
曝光量超过100万+。
(获奖照片,左二为李华)
李华的导师范以锦教授这样评价爱徒:“学术研究能力强,逻辑清晰,知识储备丰富,发表的观点有见地,参加的调研和写作有深度,是我们新传院优秀的人才。”
时间上,他会花费一年的时间写一篇论文,不断打磨,在学术领域踏实耕耘。品质上,他严格把关,参与的《阻碍交易 增加成本 破坏产业链——美国涉疆制裁对全球棉花产业链的影响》调研报告,从最初准备的40万字资料,最后浓缩成近2万字。(传送门:研究院最新涉疆研究报告发布获广泛关注)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李华多元的学科背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他坦言:“跨学科学习有一定难度,平衡好跨学科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立足于本科,争取博而精专。”
(央视报道截图,左二为李华)
李华说:“跨学科学习是补充和完成通识教育,其中宗教思维、哲学思维、科学思维、历史思维和美学思维是很重要的几大模块,了解基础学科的基础理论是学习思维模型和掌握科学思维的有效途径。” 看看李博士为我们传授了哪些“独门秘籍”:
Acquire
注重累积正交性强的信息,即垂直信息,比如,立足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同时,涉略自然科学领域知识,这对于理解本学科有很大的助益。信息就是能量,李华尽可能地掌握优质信息,即本学科、本领域TOP的信息,培养知识高品位。
在数字媒介时代,他借助多媒体形式的内容帮助知识吸收。感性化、视觉性的内容有助于消化吸收抽象的知识,图片、可视化图表、音频、电影,特别是讲座视频和纪录片对于理解和把握抽象的知识、建立感性的认识很有启发。
(李华发言照)
再者,掌握科学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社会化学习时代,国内外有很多优质的学习资源,无论是付费还是免费,找到对应的科学方法课程不难,通过请教、跟随学习或自学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学习起来会轻松和省时不少。此外,学好外语也很重要,看世界要多一种语言,世界就会宽广一下。
面对海量阅读文献,李华善于利用思维导图。他说:“思维导图是消化吸收知识的一个很好的工具,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从整体上把握内容,帮助理清思路、构建清晰的框架图和回顾知识。”开始在一个领域或学科学习之前,从知识发生学的视角,先把握其宏观大格局和发展脉络,再切入细节,可以做到纲举目张。李华提倡主题式系统化学习,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或知识树,同时将知识结构化、晶体化,以后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可以和之前的知识相融合。
Output
输出是完成学习闭环的重要步骤,输出可以进一步帮助理清思路,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课堂分享、课程作业或学术论坛是不错的输出渠道。知识的内化、吸收见诸于输出,用以致学倒逼输入,输出和输入相得益彰。
性格好、情绪输出稳定,这是同学们对李华的印象。搞学术不同于平时上课学习,钻研某一领域常常会伴随孤独和不解。如何保持学业和内心的平衡?李华分享自己的经验,“锻炼身体,保持身心健康。在心理层面,培养抗逆力尤为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和别人比,每个人的禀赋、条件等不同,立足自己实际情况,走条件的可能,走适合自己的路。”
李华的性格有动有静,他喜欢安静地看书,很享受从书籍上获取知识。同时,他也向往远方的大千世界,去到不同地方旅游,了解多样的风土人情,倾听不同地方各色人群的声音。这样的爱好和兴趣打开了他的视野,也增加了一份他理解多样世界的包容性。安静的一面使他能够在漫长单调的学术研究中沉下心来集中注意力。动态的一面让他在游历之中,通过实践和思想的碰撞来培养问题意识,这也成为他学术研究宝贵的源泉之一。
李华坦言博士期间学习时间紧张,学术与娱乐很难做到平衡。他通常会忙里偷闲,选择从家中骑自行车到学校上课,骑行过程让他感到放松。除此之外,他也喜欢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与同学们聚会、唠嗑,既放松身心,还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
从李华身上,我们感受到热爱可抵漫长岁月,好心态可助力学业攀登。
“家人的支持和爱是我前进的动力”,李华在采访中不止一次感谢家人,“感恩生命中有这么一段纯粹而‘奢侈’的学习时光。”
从家庭到校园,从记者到学者,李华感谢新闻与传播学院提供的平台。他称赞学院氛围好,教学开放包容,老师们各有特色,学术研究多元化,讲座资讯丰富,足不出校就能听到全国知名学者讲座,让自己能够了解学术研究前沿。
媒体出身的他认为新闻学子应关注社会现实,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如此一来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而通过实践,又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谈到职业发展,李华提倡自我完成博雅教育(通识教育),他希望成为高校老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把多年所学回馈给学术界,奉献给教育领域。
最后,李华为学弟学妹们推荐了自己爱读的书——施莱尔马赫的《论宗教》和约瑟夫•皮普尔的《闲暇:文化的基础》,还有其他哪些好书分享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学霸的书单吧!
宗教思维
卡西尔:《符号形式的哲学》
列维·斯特劳斯:《神话学》
荣格:《心理学与宗教》
赖特:《洞见》
哲学思维
Josef Pieper:《为哲学辩护》
皮埃尔·阿多:《古代哲学的智慧》
王东岳:《物演通论》
科学思维
Joong Fang: 《sociology of mathematics and mathematicians》
吴军:《吴军数学通识讲义》《数学之美》
恩斯特·迈尔:《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
斯科特·佩奇:《模型思维》
彼得·考夫曼:《穷查理宝典》
历史思维
大卫·克里斯蒂安:《大历史》
施展:《枢纽》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美学思维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巫鸿:《美术史十议》
严伯钧:《对立之美》
皮埃尔·阿多:《伊西斯的面纱》
青年才俊,
未来可期,
让我们相约和李华博士在顶峰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