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沙龙|FRP-混凝土新型组合构件力学性能的研究
2021年6月17日晚上,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在腾讯会议举办线上学术沙龙。此次活动邀请到曾岚老师做题为“FRP-混凝土新型组合构件力学性能的研究”的学术报告。黄世清副书记兼副院长、张文华副教授、研究生辅导员张璐老师等50余名师生积极参加了此次学术沙龙。


报告人从“什么土木工程”这个问题作为起始,从“搬砖的”的这个回答引入,诙谐幽默的从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要求、建筑中的科学问题、建筑工程材料,一步步铺垫过渡到“FRP-混凝土新型组合构件力学性能的研究”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随后报告人讲述了基于工程问题,利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解决问题的具体研究思路:找到问题、提出解决设想、设计实验、实验过程、得出数据、画出图表、找出规律、证明或者推翻设想。然后报告人通过讲述自身具体试验过程,详实的介绍了实验方面的相关知识。
主要内容:

近三十年来关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在土木工程领域应用的研究热点持续较高,FRP材料耐腐蚀性能优势也在试验和实践中不断证明和突显,加之材料价格随工艺发展显著下降,FRP作为建筑材料在工程中规模化应用逐渐成为可能。FRP和钢管约束普通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表现良好,其中包括FRP-混凝土-钢双壁空心组合柱(DSTC)等新型组合构件良好的抗震性能被普遍证明,其力学性能研究逐渐形成体系。关于FRP约束构件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也较为成熟,提出了相应的约束本构模型,建立了相关的技术指导规范。结合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应用的新型组合结构从材料微观到宏观多尺度力学性能的探索不断发展,再生骨料混凝土(RAC)和海水海砂混凝土(SWSSC)在材料性能表现上与普通混凝土相当,RAC和SWSSC与FRP 组合结构构件发展良好,且试验研究已验证了构件中复合管约束相比于单一约束具有更优的综合效益。同时,FRP 加固结构及FRP-混凝土组合构件的工程应用也日益广泛,相关实验测试和软件技术创新发展,施工技术和生产工艺不断完善,积累了相当的工程经验。FRP-混凝土新型组合构件在土木工程结构中应用前景广阔,其力学性能研究将有力推动海洋工程实际应用,不断满足高耸、大跨、重载以及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要求。
报告总结:


报告结束后,黄世清副书记进行了简短而精炼的总结,同时黄世清副书记将自身听报告时有感而产生的问题与曾岚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随后一些也正在进行FRP相关课题研究的同学们,提出了自己课题研究时所碰到的一些相关问题以及困惑,曾岚老师结合自身经验进行了一一解答。最后黄世清副书记指出,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多沟通互助,避免闭门造车,以期在学习和科研上取得更长足的进步,同时研一的同学,暑假期间应当集中时间做好文献的调研,为下学期的开题报告做好充足准备。
本次学术沙龙活动在多个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在学术方面,学术报告为参加学术沙龙的师生提供FRP-混凝土新型组合构件力学性能的较为前沿的科研进展,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在提升学生的能力方面,学术报告后老师与同学们的热烈讨论,锻炼了同学们的思考、总结和表达的能力。
报告人简介:
曾岚(1989. 8-),女,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讲师,2018年博士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土木材料与工程专业,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博士联合培养。主要从事新型FRP-混凝土组合结构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目前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24篇,其中SCI、EI收录15篇,授权国家专利16项。历任国内外学术会议组委会委员5次,任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Advances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等多个学术期刊审稿人。主持开放课程教学项目3项,主持校级创新工程等教改类项目3项,获校本科课程新任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攀登计划”项目共8项,共计指导学生获批项目55人次。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特等奖、“全国天正杯BIM设计大赛”一等奖、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共计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比赛奖励14项(69人次)。
来源:暨南力学院研究生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