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沙龙丨压电非压电微纳米涂层结构的三维接触
2021年5月27日下午,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在富力教学楼502课室举办学术沙龙。此次活动邀请到张文华副教授做题为“压电/非压电微纳米涂层结构的三维接触”的学术报告。章杰副教授、研究生辅导员张璐老师等50余名师生积极参加了此次学术沙龙。

主要内容:

涂层非常薄(微纳米级)、涂层与基体界面的复杂性,其中力学场、电学场在微小区域的高梯度变化,使得对于涂层结构内力电耦合场的FEM计算存在精度、效率和稳定性问题。精确给出横观各向同性弹性体涂层结构在球面、锥面和柱面压头接触情况下的全场解析解(任意位置的应力和位移)。基于横观各向同性弹性材料的三维通解,利用叠加原理得到了涂层结构在球面接触载荷作用下光滑和有摩擦情况的解析解。依托于得到的解析解,对涂层的最佳厚度进行高效设计,并且对涂层和基底的界面应力进行细致分析。依托于划痕实验,提出界面破坏评价准则预测界面安全状态,给出脱层区域。压电/非压电接触力学理论构建,为涂层结构的设计和界面分析提供数值软件模块扩展提供理论支撑,为后期压电智能器件的设计和测量提供解析内核。
同时,报告人也与大家从自身报告的选题背景与意义作为起始,从一个关于“表面工程”的小故事引入,诙谐幽默的分享了近些年研究工作的意义,以及在枯燥的研究工作中的情怀与诗意。谈到关于意义的“赋予与被赋予”,报告人指出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多是被他人赋予意义,而当步入研究生阶段开始自身课题研究时应当自身为自己的研究内容赋予意义。如果有人说你所做的工作没有意义的话,是因为你自己并没有把研究工作做好,重要的不是他人觉得此事有没有意义,而是过程中需要自己去做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赋予。
报告总结:
报告结束后,章杰副教授进行了简短而精炼的总结,同时章杰副教授将自身听报告时有感而产生的问题与张文华副教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随后张文华副教授对于同学们提出的一些在研究时所遇到的困惑,张文华副教授结合自身经验进行了一一解答,同时给出了相关的学习和研究建议。
此次学术沙龙活动,张文华副教授不仅详尽、细致的介绍了压电/非压电微纳米涂层结构的三维接触的研究内容,在场的师生都受益匪浅,并且对于工作的意义、赋予与被赋予提出了自身的观点。勉励研究生同学,进行课题研究工作时,应当专注并将事情努力做好,自己赋予工作内容意义。愿青年们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此后如竟没有炬火,你便是唯一的光。
报告人简介:

张文华(1993 年~),男,博士,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绿色通道”)。2011.09~2015.07 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士学位;2015.09~2020.07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力学博士学位; 2015.03~2016.08 CAE工程师助理精功(绍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2017.11~2017.12 湖南省“脱贫摘帽”工作湖南省扶贫办;2017.09 年~2020.07 湖南大学助教;2020.01~至今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刘人怀院士);2020.02~至今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绿色通道”)。研究工作涉及压电涂层、薄膜结构和接触力学方向,研究涂层结构界面问题和压电接触的压电/逆压电响应问题。近年来发表权威SCI论文8篇,包括 Int. J. Solids Struct.、 Surf. Coat. Tech.、 Int. J. Mech. Sci.等。
来源:暨南力学院研究生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