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以“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初心使命”为主题举办红色专项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接受红色教育。活动自1月开展以来,全国各高校学生积极参与,把实践中的深刻体悟形成调研报告和视频等实践成果,其中17000多件作品入围全国赛。由新闻与传播学院学院党委书记刘涛、新闻学系教师王明亮副教授指导,2019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刘倩欣、2019级广播电视硕士研究生李洪远等七位学生参与的《终把异乡当故乡——延安知青个体命运与身份认同研究》项目,在本次大赛中喜获全国二等奖。

作品简介:
据了解,延安地区两度迎来大量外来人口,一次是红军长征,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前后的知青下乡。而在返城浪潮以后,仍有两百余名知青留在延安,这一数字与当时留在延安的老红军数字基本一致。基于此,新传学子走近延安知青这一特殊群体,围绕“个体命运”与“身份认同”两个关键词,试图在社会结构的脉络中书写他们连续与断裂交织的生命历程,诠释共性与差异并存的心灵体验。围绕这一主题,团队成员观察延安知青的生活情境并访谈多位延安知青,深入了解延安知青从插队到“留守”的个体生命历程,以及延安知青群体对于上山下乡运动的回忆,集中探讨了延安知青身份认同的形塑过程,以及他们赋予下乡经历的意义。
视频作品链接:详见https://mp.weixin.qq.com/s/Ut1_pKBL9CgNh1Z6e4_2Hg
视频作品介绍:
本片以延安的北京知青群体为表现对象,透过团队成员的视角寻找知青这段远去的历史记忆。成员们走进红色旧址,探访知青代表,以期视觉化地还原六十余年前那段光辉的知青岁月。通过选择典型人物,提炼风格化的语言特征,本片力图使远去的知青岁月变得亲切可感。在回溯历史中收获精神力量,团队成员不仅仅是记录者,更是传播者,让岁月留声,让知青精神得以流传。
来源|暨南大学新传院团委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