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更多

学院研工速递更多

研会新闻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研工速递
[新传]“职”引•就业分享会|入职媒体要做好哪些准备?快来听听学长学姐怎么说!
[来源:暨南大学研究生德育网  发布单位:研究生工作部  作者:]


12月4日19点,“职”引•就业分享会第四场如期在腾讯会议举办。本期分享会为媒体专场,特邀现就职于媒体的2020届毕业生何国胜与马晨晨作为分享嘉宾,结合他们求职的笔试面试经历与初为记者的体验思考,为同学们在媒体求职方面提供了实用的建议与指导。

本期分享会的两位嘉宾

第一位分享嘉宾是2018级新闻与传播专业何国胜,现就职于南风窗杂志社,担任调查记者一职。何国胜首先介绍了自己为什么想要成为记者,他认为做记者是为了防止像蜜蜂一样,一辈子忙忙碌碌却不知道为什么而工作努力。而记者则具有避免成为蜜蜂的特性:首先记者在做每一个选题每一篇报道的时候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去做,同时记者会不断地去接受一些新事物、了解新的行业,从而可以看到世界更多的可能性。

何国胜分享主题——成为记者

接着,何国胜回顾了自身过去一年的求职经历,包括面试的失利、不同求职单位的抉择与放弃,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最终选择了南风窗。他鼓励大家在找工作的时候先拿到一个保底的offer,然后再去找自己心目中更为理想的职位,这样做可以让自己的职业选择更为稳妥。

关于媒体的招聘需求以及如何备考,何国胜提到,一般媒体都要经过笔试、面试和终面的选拔过程,笔试主要考察写作能力,面试的时候尽量避免低级错误。保持好心态也很重要,既不能太自负但也不能太自卑。考试时,媒体一般比较注重评论能力,即说观点、谈看法、做分析,而到了工作的时候,媒体会更加看重个人的讲故事能力,要能采访、会写作。

最后,何国胜分享了自己在南风窗的工作情况。当前,工作状态较为灵活,时间分配较为自由,也会经常出差,同时他还介绍了自己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限制与困难。他认为能否做自己喜欢的报道是衡量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也希望大家能够向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断靠近。


第二位分享嘉宾是2018级新闻与传播专业马晨晨,现就职于第一财经,担任政经部记者一职。马晨晨首先介绍了自己的校招经历,并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简历以及作品集,一份逻辑清晰、能突出自身核心能力的简历和一份68页、排版工整样式美观的作品集是她最终成功求职媒体的重要法宝。

关于是否需要提前进入媒体实习,马晨晨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以实习生身份进入媒体是试错代价最低的时候,也很快能掌握媒体内部操作的一些规律。在关于如何选择就职媒体的问题上,她为大家介绍了一个自创的量表,可以通过从不同维度评分最终选择出更适合自己offer。

马晨晨分享自己记者生活的日常

马晨晨还分享了自己作为“一财记者”的日常,包括培训、参会以及团队氛围等。她谈到,记者的工作时间虽然灵活,但也会时常迎接完全陌生的挑战。关于作品创作,她认为传播价值和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等同的,记者的成功,很多时候是靠陌生人的善意,这些帮助对于记者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

对于新人记者经常会遇到的小困惑,马晨晨也进行了一个整理。关于如何成为“不可替代”的记者,她提出了3种可能的职业路径,分别是专家型记者、调查记者以及独家记者。当大家对自己的工作价值和选择存有疑虑时,她给出这样的思考路径:不同的新闻领域本身不分高低,只是受众和需求不同,因此要正视和尊重每个人的工作,也包括自己。此外,马晨晨还对采访对象不配合以及职业瓶颈等问题分别进行了解答。

最后,马晨晨分享了一张图片,她认为记者和这张不断出现的照片有一点相似:它总是以超越特定利益群体的视角,观察世界。这个世界也偶尔会因一篇报道一瞬间而被点亮,而这也是她热爱记者这个职业的原因所在。

分享会的最后,苗利娜老师对本次分享会作了简要总结,并对两位嘉宾的分享表示感谢。希望同学们能从两位嘉宾的求职经历、面试经验和工作感悟的分享中有所收获,可以了解到媒体求职的具体过程以及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备,从而为进入媒体行业打好基础,助力自己未来的求职之路。


[发布日期:2021-02-02} 访问人数: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