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7日下午3:30,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理工学院2003届校友陈立教授,在教学大楼A203教室开展理工学院庆祝建院90周年系列活动之“校友大咖面对面”第三期——“Reed-Solomon码:新译码与新应用”报告,学院副院长刘彭义,研究生辅导员薛枫、孔杰,以及110余名研究生参加。讲座由方俊彬教授主持。

方俊彬教授主持讲座
刘彭义副院长代表学院致辞。他热烈欢迎陈立校友返校讲座,并对陈立校友一直以来对学院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作为庆祝学院建院9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的专题讲座,更具有特别的意义,希望校友们继续为院庆的筹办建言献策。他同时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院庆的各项庆典活动和服务工作,共同迎接院庆的到来。

刘彭义院长致辞
讲座伊始,陈立校友向同学们分享了他与暨南园的故事,刘彭义副院长就是他当年的老师,方俊彬教授更是和他同住一栋宿舍楼的同学。虽然已离开暨南园多年,但仍然保持着对暨南园深厚的感情,暨南园更是他梦开始的地方,培养了他对科研的兴趣,“忠信笃敬”四字校训也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立校友讲座
随后,陈立校友开始介绍他目前的科研方向——Reed-Solomon码:新译码与新应用。Reed-Solomon (RS)码是一种多元的最大距离可分码,可有效纠正信道的突发错误,被广泛应用于深空通信、无线通信和磁存储系统中,确保高速率的信息传输。陈立教授向同学们介绍新译码方法和新应用,如何利用模最小化插值的方法对其进行软判决代数译码,一方面提升RS码的就错能力,另一方面可做渐进译码扩展,优化译码复杂度。
在对RS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后,陈立校友表示,科研不是枯燥无味的,他在对编码的研究过程中逐渐发现了RS编码的艺术,数据的交织也有着别样的美感。他希望同学们不要把科研当成乏味的任务,抱着探险、寻求乐趣的心去进行各项科研工作才能从科研中发现科研的有趣之处,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
讲座后,面对同学们的提问,陈立校友知无不言。当被问及如何处理专业方向的转变,如何适应从本科到研究生的生活时。他回答到,从本科到更高一级的转变,需要同学们打好基本学科的基础,包括物理、数学等,只有底子打得好,才能够很快地适应新的学科新的生活。

现场同学积极提问
最后,刘彭义副院长代表学院向陈立校友赠送纪念品,并对陈立校友的精彩报告再次表示感谢。

刘彭义副院长向陈立校友赠送纪念品
陈立校友返校讲座,宣扬了理工学院优良的学风和人文精神,展示了理工学子在科研道路上的奋斗历程,对在校生起到了较好的激励作用,对实现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内涵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理工学院研究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