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之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记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名师名家讲坛
2015年10月26日(星期一)下午16:00,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名师名家讲坛第四期在曾宪梓科学馆国际会议厅顺利举行。本次讲坛主讲嘉宾为饶子和院士,主讲题目是病毒、受体、抗病毒药物和VLP疫苗,吸引了我院四百余师生参加。

饶子和院士,分子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TWAS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曾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南开大学校长等职。饶子和教授长期从事开发与传染病病原体相关的蛋白质结构、功能以及创新药物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原创性成果。发表学术论文307余篇,引用次数超过10000次,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23项。曾获“陈嘉庚科学奖”、第三世界科学院最高奖“第里亚斯特科学奖”等科学奖项多项。并于2009年、2010年分别被香港浸会大学和美国格拉斯哥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2011年5月当选为牛津大学Hertford学院Senior Fellow;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物理联盟主席。

报告还没开始,同学们便早早来到了会议厅,同学们热情高涨,会议厅座无虚席,过道上也增加了许多临时凳子,连门口也挤满了学生。报告在浓浓的学术氛围中准时开始,饶子和院士开门见山,直奔正题。首先,饶院士通过直观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病毒的结构,然后运用形象的图像和生动的比喻介绍了病毒受体的结构及其作用机制。随后通过动态影像展示了病毒与受体结合、内吞的过程;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针对病毒的特性与其与受体作用内吞的作用机制,饶院士还向我们展示了其团队所在实验室研究的针对该病毒的抗体药物及其作用机制。讲座最后是提问互动环节,在场的老师、同学们纷纷踊跃举手提问,饶院士一一做了解答,很好地诠释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此次报告,饶子和院士省略了自身的科研经历,重点介绍了其实验伙伴们的贡献,尤其赞赏了一位20多岁的年轻科研小伙王祥 ,以此来激励我们的科研信心。从结构理论研究到药物研发的系统研究,真真正正将科研理论研究用于实处。多年的研究,多个需要攻克的难关,最后汇集成饶子和院士通俗易懂的叙述和轻描淡写的一句:做多了自然就会幸运。短短一句话,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讲座结束后,部分同学、老师与饶子和院士进行交流,合影,同学们纷纷表示收益良多,希望有更多的这样的学术交流。
“路漫漫其修远兮”,此次饶院士的讲座深入浅出,PPT生动形象,着实为同学们展示了一场学术盛宴,同学们通过本次讲坛,收获颇丰,更对科研之路充满了信心!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团总支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会
2015年10月26日
(编辑:李静 摄影 :韩棣棣 审稿:梁采莹 吉玉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