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下午,由刘涛、谷虹以及冯广超三位老师组成的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团队在曾宪梓科学馆演讲,其主题围绕新媒体展开。
一、刘涛:视觉符号文本表达
图像背后的意义呈现则成为读图时代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刘涛老师作为第一演讲人首先就图像的符号化语言及霸权体系加以解读。
“话语的修辞实践体现为对一切可能的符码体系进行符号化处理,这一过程离不开语境的意义赋值体系。”只剩毛皮的北极熊、融化的人类……老师展示了一系列反映社会现实的图片,其中以环境问题为重点,并就这些图片背后的修辞学原理加以剖析。
符号表达唯有与时代发展联系才能释放出其价值,刘涛老师最后强调。霸权话语体系伴随图像化的普及成为值得研究的方向,文本的构造、语言的固定化等形式将强化无意识话语,同时意味着霸权思维的强化,作为普通个体的势力随之更加减弱,因而,这也预示着人类的某种新危机。
二、谷虹:品牌智能化
品牌智能革命是第二位演讲人谷虹老师的主题。谷老师以未来世界为基调,首先展示一则视频,介绍UBER如何以大数据链接市场,随后引出人工智能理论。“我们目前处于一个弱人工智能时代,即单一领域的人工化。而人类即将进入一个超人工智能时代。而目前后者必备的四大因素已产生,即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人机交互。”谷老师谈到,“研究显示,人类只需要25年便可进入超人工智能时代。”
未来世界将会怎样?谷老师以最新视频将其呈现。在此基础上,她提出“企业信息化再造理念”,即以消费者为核心,企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满足任何人的信息需求,因而未来品牌将具备如下特质:第一,生命特质。品牌不仅被赋予了生命力,并且对于每个受众而言都是独有的;第二,社会属性,品牌将具备社交情感智能;第三,协同进化,品牌塑造将来源于每个人的智慧。
三、冯广超:基于大数据的研究
冯老师首先就谷歌最新研究抛出其观点。研究显示,该机构以大数据为基础预测的美国流感趋势与实际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冯老师指出,该研究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过了一定的修改才呈现完美。
冯老师随后就西方妖魔化中国这一主题论及电影评分的大数据使用。同一主题的电影在中美两个国家的打分相异,而背后的传播机制、受众心理及其反映的文化差异成为当下急切而有意义的研究方向。此外,冯老师指出中国市场的某些电影票房与打分迥然相异的社会现象,而这一系列问题的剖析必须依赖大数据。
最后,冯广超老师谈及大数据研究存在的问题,样本过小往往是某些研究的主要问题,于是样本庞大将造成某种样本显著化的假象,而这一假象将使作为研究者的我们忽视研究误差等科学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