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示,2015年5月报纸广告下降了24.5%,而同比则持续着大幅下降的态势,降幅创纪录的达到38.1%。1-5月合计报纸广告降幅达到32.0%,也是自2012年进入下降通道以来的新高。2015年5月报纸广告资源量(报纸广告占版面积)环比下降27.0%,同比更是大降40.9%,1-5月合计同比下降33.7%。
报业广告“寒冬天”下探到历史冰点,而报业的转型探索却热火朝天。
11日下午,《中国报业突围》作者、“云发行”媒体融合理论创始人徐正龙受邀到暨南大学第八期“传媒领袖讲习班”与学员分享他的传媒转型思路。
“转眼之间,风水轮流转,传媒转型已经是战场,不突围,就要倒闭。”徐正龙说。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高歌猛进,传统报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新媒体的浪潮中,很多报纸都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并努力与新媒体融合。去年,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后,为传统媒体转型升级打了一针强心剂。各大报业转型如火如荼,全媒体各显身手。
“但是我们需要杜绝四中转型的现象,无所作为型、无所不为型、高大上型、融而不合型。”针对各地报业转型的乱象,徐正龙认为,“有些地方,报业转型没有完成,人员却越转越多。”
因此,关键的问题在哪里?他认为,“首先是要把握报业发展的痛点,网站、微博、微信的盈利微弱,无法为报业集团带来转型的回报。”
实际上,报业的转型和全媒体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全媒体人员,大报业集团可以依靠资本市场来撬动转型变革,但是中小城市的传媒转型,并无法复制这样的模式。为此,徐正龙认为,“不一定要用大资本,可以依靠开发当地的城市服务,建立当地的信息服务系统,提高用户对产品的使用粘性。”
他提出了他对媒体融合本质的理解,做原创、公信力、深度的内容生产,同时,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实现传播终端的融合。
而这些只是要实现报业突围的普遍思路,“如果往传媒转型的纵深发展,有前景、有实力的公司可以通过上市实现融资,加快报业转型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