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验分享交流会
——记生科院研究生论坛
2014年12月31日下午15点,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论坛之科研经验分享交流会在富力教学大楼A204教室顺利举行。本次科研学术交流会的主讲嘉宾为2012级博士研究生李英华师兄和2012级硕士研究生刘宁师姐。本次交流会上,李英华师兄就“如何做科研”给大家分享了他的经验;刘宁师姐以“我的研究生生活与科研”为主题讲述了她在研究生阶段的生活与科学研究,并总结出了此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妥善的处理方法和实用技巧。
李英华,2012级细胞生物学博士研究生,细胞生物学博士班长,导师陈填烽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功能化纳米材料、靶向药物设计及抗肿瘤分子机制研究。在校期间获得多项荣誉:2012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2年暨南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研究生;2012年暨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广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暨南大学优秀研究生、研究生干部——访港团代表;2014年博士研究生A等奖学金;2014年广东省优秀研究生。在《Bio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等杂志发表 A1一区文章3篇(封面文章1篇),A1二区文章1篇,A2文章1篇。
刘宁,2012级物理化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班长,导师为高庆生研究员。曾任生科院研究生会副主席。在校期间获得多项荣誉: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广东省优秀研究生;暨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二等奖;暨南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生科院优秀班长;2012年“研究生杯”女篮亚军。在校期间发表A1一区文章2篇。
本次交流会上李英华师兄所讲内容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定位疑惑。李师兄主要讲述了现在大学生考研的动机以及进入研究生学期间的迷茫。二、硕博研究生阶段的分析。李师兄对各个阶段应该如何做作了具体讲解,其中谈到硕士博士均可以分为三年,第一年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博士第一年下学期开始博士课题;第二年做实验、发文章;第三年完成学位论文,考虑工作或继续深造。三、做好科研的相关因素。其中包括专业方向、自身素质、实验条件、团队精神、学习能力、软件应用、时间分配等一系列因素。四、积累---从量变到质变。如何从量变到质变包含以下内容:培养专业兴趣、更新知识、批判性分析、选择性取舍、培养专注力、协同合作。师兄也为我们分别阐述了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比可以通过阅读专家学者的传记等培养自己的学术兴趣。最后,李英华师兄就同学提出的“硕博连读是不是没有博士一年级?”的问题作出回答,他说硕博连读一般是5年,与统考不同,没有一年级,也没有硕士学位证,在毕业时颁发博士学位,如中途放弃可申请硕士学位。
随后,刘宁师姐以“我的研究生生活与科研”为主题跟大家分享了她的一些经验。师姐讲述的内容主要分为四篇。第一篇是生活篇——我的人生我做主,主要讲述了与舍友,师兄师姐导师的相处模式以及自己作息时间的安排。第二篇是学习篇——我的学习我安排,主要讲述了课程学习、考试、英语学习、实验室心理等内容;刘师姐还着重强调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需合理分配课程与实验的时间。第三篇是工作篇——我们的研会我快乐,主要讲述了自己在研会的工作经历、经验,比如在研会学到了如何策划活动,学有所用,经常为自己实验室策划一些活动。第四篇是科研篇——我的实验我在乎,刘宁师姐讲在做科研时对自己的实验要在乎,不能把实验当作是老师安排的任务,要看成是属于自己的工作、爱好,要在重复试验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善于发现新的东西。最后是交流阶段,刘宁师姐对同学提出的“研一没有做实验,到研二、研三会不会有点急?”这一问题作出回答,她说研一主要是学习和阅读文献,可以到实验室学习一些实验技能,可以不做实验但要为研二做好准备,这样基本上是没问题的。
交流会在大家的掌声中结束,通过本次交流会同学们都纷纷表示学到不少东西,也为研一迷茫的研究生生活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团总支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会
2014年12月31日
(编辑:杨进进 摄影:方思南 审稿:方思南 印尤强 刘苏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