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更多

学院研工速递更多

研会新闻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研工速递
[新传]范以锦:纸媒转型尴尬与融合新媒体发展路径分析
[来源:暨南大学研究生德育网  发布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   作者:郑春欣]

2014723日下午,这是暨南大学第七届传媒领袖讲习班的最后一场讲座,此次讲座的压轴嘉宾是——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教授。跨越业界和学界的范老师,这次给我们带来的讲座题目是—《纸媒转型尴尬与融合新媒体发展路径分析》。

 

讲座一开始,标准的梅州客家普通话,加上亲切的“老范”称号,让同学都觉得暨南大学新传学院的院长萌萌哒。贴心的范老师,考虑到最后一场讲座后很多同学都要赶火车,把讲座的内容缩短了一个小时。

 

浓缩就是精华,舍不得最后一场讲座的同学们把曾宪梓科学馆的会场坐的满满的,似乎还有一种离别的不舍在里面。范老师讲座也带来了很多干货,讲座的第一部分就是分析纸媒的两次转型。范老师提到,第一次转型是内容的转型,第二次转型是产品、技术、平台的转型。这两次转型,从读者观念转向了用户观念,不是单一的发布信息,而是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即关注体验营销。

 

同时在讨论是否能被模仿的时候,范老师指出,内容、形态、营销容易被模仿,但是互联网运作不易被模仿。其中,范老师给我们展示了《金融时报》完全废除纸质版,向电子版转型的案例。范老师强调了《金融时报》转型成功的几个原因,一是真正的品牌效应,二是无法替代的专业性,三是付费墙的完美融合。范老师提到,这几点都很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品牌性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品牌自身在时间上建立起来的信任性和一批忠实的读者。专业性的地位让金融时报的替代壁垒增加,付费墙的设置让读者自愿的付费,让《金融时报》得到资金收入。

 

在接下来的传统媒体转型讨论中,范老师提到了两种转型方式,一是内向型转型,一是外向型转型。并且提出,以后可以有多种媒体发展模式,比如盈利产业来反哺传统产业等等。在最后,范老师还展示了以后预期可以存活下来的纸媒,比如专业性报纸、党政机关报纸、特殊群体报纸(老人报)等。总而言之,这些纸媒能够存活下来,是抓住了一个点,比如专业性的无可替代、比如背后资金的支持,比如老人群体生理的需要等。

 

在最后的点评中,杨先顺老师用“创新式的思维”来形容这次讲座的内容,也是恰到好处。范老师这次作为暨南大学第七届传媒领袖讲习班的最后完美谢幕的讲座,传统报业未来的发展需要创新,给予了传统媒体转型更多的思考,也让我们看到了成功的可能。

 

                                              新闻与传播学院

撰稿人严仪瑾

2014723

 

[发布日期:2014-07-23} 访问人数: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