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何去何从?媒介融合如何进行?融成啥样?
传媒业转型迫在眉睫,上面这些问题已经成为近几年来学界和业界的研究重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相关研究已经有些滥了。不过这样一个被讨论千遍的话题,被南方传媒集团副总编、南方都市报报系总裁曹轲先生,从哲学和行动逻辑的角度,说出了新的意涵。
7月20日,曹轲来到暨南大学,在传媒领袖讲习班分享了一场名为“融合之路、融通之道——互联网时代的哲学和行动逻辑”的精彩演讲,从他对互联网的理解,讲到南方都市报的融合、合作案例,最后说到他所认为的媒介融通之道——“价值的融通”。
互联网是湿的
信息文明时代需要相应的哲学与社会学,《未来是湿的》一书让我们看到互联网带来的社会革命,在曹轲看来,“湿”代表了每个人人性化的生命空间,他认为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我们的未来是“湿”的,而社会将变热——变成一个高度参与、自由化、强调个性与创新的社会。
互联网时代的行动逻辑是强调无权力者的权力、无组织的组织力量、没有专业生产的生产。
“过去我们做报纸的瞧不起互联网上的报道,觉得人家都不是新闻系毕业的,但现在UGC已经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内容生产模式了”,曹轲这样解释互联网带来的新闻报道专业性“退化”。
接着他又补充道,互联网上的专业人士其实有很多,但“我们的记者自以为专业,觉得采访了钟南山稿子就有分量了,结果什么问题都去问,其实人家只会治病而已。”
平台是别人的
曹轲从跨区域、跨媒体、跨国界三个角度回顾了南方都市报最近几年在集团对外合作、全媒体发展上的尝试。在讲到南都全媒体时,他播放了一段《南周60分钟》的宣传片,感叹南都好的音视频内容找不到合适的播放平台。
“本来都和东方卫视谈好了,结果上海传媒环境一变化,就没有了下文。”不管怎么合作,说到底“刊号是别人的、平台是别人的、地盘是别人的”。
而且,合作的好合作的差都不行,业绩好了,人家想为什么还要和你一起合作,让你平分利润;业绩不好了,人家就更不愿意和你干了。
在曹轲看来,对外合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相互理解中磨合双方的冲突,不能做锱铢必较的同行者。
融通需要妥协
官方民间两个舆论场,官方话语、媒体话语、公众话语三个话语体系……曹轲认为南方都市报的媒体的融合需要从打通这些断裂带开始,而打通的方式是妥协。
妥协的结果是制造一个中间地带,在这里,媒介间的语法是通的,是各种媒介是可以对话的。
“同样一件事情,中新社的稿件和新华社稿件的导语就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要出现这种情况呢?”共识是信息选择的标准,只有创造了一种共识,相同的价值取向,媒介间的芥蒂才能去除,做到真正通融。
“记住,不要只做针锋相对的斗士,要在对话中妥协中达成共识”,曹轲对台下的新闻学子们说,
新闻与传播学院
撰稿人:崔泽然
2014年7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