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下午15时,《财经》杂志的资深媒体人罗昌平做客暨大郁文报告厅,院长范以锦、副院长支庭荣、张晋升等参加座谈,近80名研一学生参与其中。
“马航报道是近几年来非常复杂的报道合体。”罗昌平总结道。之所以复杂,因为它是一个突发性事件、无国界、超长时间以及连续性,这些特点要求高度专业性以及突破性。然而中国媒体在报道中出现了立体的缺失:如新闻观念的缺失,对家属的报道;报道机制的缺失,内部没有形成响应机制;国家能力的缺失,没有及时应对汉语报道难以形成国际舆论。具体如下:
首先,缺乏外语技能过硬的记者。在马航发生失联的第一天,最先进行简短报道的是法新社。此后,CNN、美联社、路透社、《纽约时报》等基本垄断了信息的发布权,并对马来西亚形成了倒逼。之所以形成倒逼,是因为被派往前线的中国记者虽然会做调查报道,但英语不好,若英语好但是突破性不强。在占用那么多资源情况下,记者们各有短板,因此无法提供好的新闻或情报,这让外派记者或其他记者很容易利用资源,抢占新闻报道先机。
其次,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调查记者,呈现同质化信息。在罗昌平看来,围绕马航事件,真正意义上做调查不超过50人。CNN以及美联社等所获得信息以及视角之所以独家,并不是派往前线的记者把资料进行整合,而是潜心在当地做实地调查。相反,同样去发布会现场,有些记者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听完发布会后不是做实地考查而是旅游,结果当然不同。此外,罗昌平批评道,在马航事件中,很多家媒体只是充当信息搬运工,只是将发布会内容简单整合,导致同质化信息太多,浪费了诸多宝贵的资源。
除了不足之处外,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如新浪做了时间轴,新浪做了时间轴线,对不同点发生的事件做解释。运用现代新媒体立体的展示新闻,可以清楚地了解马航事件的关键点。此外,对事件发生过程中产生的谣言,微博平台都及时进行辟谣,让失实的信息流中断传播。
“准确、权威的新闻表达才是我们最需要的。”面对汉语报道难以影响国际舆论以及谣言满天,罗昌平认为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力求准确报道新闻,只有达到了新闻的第一要素,才能形成权威,才能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占领一席之地。
演讲结束后,范以锦院长高度称赞了罗昌平的新闻理性,并希望同学们能透过马航事件,学会多视角分析复杂性的新闻事件。
新传院研会编辑部 文琼瑶
2014年4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