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更多

学院研工速递更多

研会新闻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研工速递
[新传]《村小的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关注
[来源:暨南大学研究生德育网  发布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   作者:苏柯]

24日晚上,由蒋能杰导演执导的留守儿童纪录片《村小的孩子》全国巡展在富力教学楼124教室进行。出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同学们怀着同情而又沉重的心情,一起看了这场纪录片。动情处,甚至有人悄悄擦去眼泪……

 

桌面上,《村小的孩子》全国巡展计划的的宣传册道出了巡展的初衷:唤起全社会对于总人数达6100万留守儿童的关注。冷静思考,假若巡展只为获得社会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并非难事。正如纪录片中所提到的,湖南卫视公益音乐节目《天声一队》为解决当地孩子上学路途遥远问题,筹款购买了校车,凤凰卫视的《与梦想同行》和BBC团队也都曾介绍和报道过村小的孩子。可见,这些留守儿童已经获得了媒体乃至社会的关注,并且还不止一次。然而,背后隐藏的真实而又残酷的现实还是被忽视了。拥有了校车,却发现根本没有承载校车的公路,运来了课桌、文具、电脑却总有一天会用完、会损坏。这令我们不得不思考,通过各大媒体的公开传播和社会一时一地的援助,被关注留守儿童的未来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改观?那些未被媒体报道的留守儿童又当如何?也就是说,停留在表满层次的关怀与救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所处的困境。

 

暂且稍回顾下历史,改革开放后,领导层提出先富帮后富政策的依据是:坚持按劳动分配原则、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地区发展差异都必然使部分人先富起来,因此要先让部分富起来,然后带动后富。数十年后的今天,国家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部分人、部分城市、部分地区的确率先富裕起来,然而“帮后富”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却还远未显现出来。诚如纪录片中背后揭露的一样,留守儿童面临的父母长期离家、基础教育滞后、生活水平低等问题的根本源头在于边远农村经济的落后。靠农业,“土地越来越少,每播种一次,光化肥、农药等成本就要3000多块,几乎不赚钱”。靠工业,地理位置偏僻遥远,交通落后,几无可能。最后,唯独打工成为村民没有希望的希望。但是外出打工的实质是把农村的劳动力贡献给了发达城市,对于农村本身发展而言,弊大于利。因为在劳动力流失的情况下,农村永远学不会靠自己发展自己,掌握不了自我生存的能力,永远都要依附于城市和发达地区,而没有属于自己的根基,当然也就解决不了基础教育滞后,老无所依,幼无所养的难题。

 

我们深知,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的普遍幸福。走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大道上,我们不能只顾向前走,还需要随时留意是不是所有人都齐头并进。关注落后的边远农村,需要用心、用力制定让其逐步脱贫的经济援助政策,全民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培育出和开发出适合其发展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从杯水车薪到改头换面的转变。这需要执政者对于人民的仁爱之心,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悲天悯人的善良情怀。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是少数人就放弃帮助他们追求幸福的努力,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渴望接受良好的教育、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都需要吃的饱、穿得暖。

 

相关介绍

蒋能杰,湖南人,85年12月出生,08年大学毕业,纪录片工作者,摄影师,剪辑师。    

2009年,成立棉花沙影像工作室;    

2009年,短片《高山上的马夫》(入围 第四届全球华人短片大赛);    

2010年,纪录片《路》(入围 第七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 

2011年,完成纪录片《常春庵》《婚礼》并于3月进北京光线传媒任职。留     守儿童纪录片项目入围 2011年尊尼获加语路问行动;

2012年 微纪录片《打工梦》(入围 2012中国国际(广州)纪录片节 评优单元);

2013年,纪录片《村小的孩子》 

 

撰稿人: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会编辑部 

孟祥沙

2014年3月26日

[发布日期:2014-03-28} 访问人数: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