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下午,暨南大学学术报告厅,由新闻与传播学院、暨南大学新媒体研究所举办的首届中国新媒体高峰论坛如期举行,论坛由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支庭荣教授主持。论坛主题围绕“新闻传播学中新媒体的研究走向”、“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两个议题进行。
本次论坛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新媒体研究所所长彭兰教授和香港城市大学互联网挖掘实验室创办人祝建华教授,与暨南大学新媒体研究所所长谭天教授一起组成“锵锵三人行”,还特别邀请了《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张国涛教授参与讨论。此外,华东师范大学、湛江师范学院等高校相关专业教师、暨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多名教授以及研究生与会聆听并发言。谭天教授在自己的微博中期待着:“这是一次形式新颖的学术聚餐,没有领导讲话,没有论文宣读,只有深谈与互动。特邀嘉宾少而精,锵锵三人行。”
论坛以开放性学术讨论的形式进行,议题开放而丰富,本着“杂而专”的精神,畅谈新媒体领域的研究。论坛内容从三位主讲人各自对“新媒体”的定义认识开始,谈到新媒体领域的研究对象、研究走向、依托学科和支持的研究领域,再到新媒体人才的培养与课程设置,最后到国外新媒体研究的前沿动态与经验等等。随着现场讨论的推进,论坛主要观点及重要议题,在谭天教授的新浪微博@谭天论道 上同步直播,实现了新媒体线上互动。
由于“新媒体”至今仍在不断发展变化以致难以定义、也不必急于过早定义,因此“锵锵三人”在“新媒体”是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而具有相对性含义的一个概念这一表述上达成一致。彭兰教授表示,现在是一个新媒体时代,比如社会化媒体、移动传播、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今天的新媒体主要从数字化的技术、互动性、网络化、交互等方面界定。祝建华教授认为,媒体的技术、组织形态、媒体的使用,从生产、发布到消费,一切都演变之中。将网络看成一个社会,新媒体研究视野将更加开阔。二人分别结合各自的教学与研究经验,探讨新媒体人才培养的困难和阻碍。在谈到有助于新媒体研究的新闻传播之外的支持学科时,祝建华教授“不无偏见”地提出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和心理学是前三名。对此彭兰教授表示认同,并提醒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是拓宽视野的前提,但是更应该聚焦本专业的核心价值,在交叉之处研究才能有所收获。
在互动环节,《现代传播》的张国涛主任介绍了该刊的新媒体栏目“新媒体研究”和“传媒艺术”。华师大的罗老师也交换了自己对新媒体研究的看法,认为当前新媒体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再是新闻传播学的专属。
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会编辑部 徐亚彤
2014-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