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更多

学院研工速递更多

研会新闻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研工速递
[新传]复旦大学黄旦教授受聘我院“南都讲座教授”
[来源:暨南大学研究生德育网  发布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   作者:苏柯]

[新传]复旦大学黄旦教授受聘我院“南都讲座教授

11月24日上午的郁文报告厅洋溢着热情与期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旦受聘为“南都讲座教授”并为我院学子带来了以“报刊作为知识——中国报刊史的书写”为主题的讲座。我校副校长林如鹏教授出席仪式并为黄旦教授颁发聘书,出席本次敦聘仪式的还有南都全媒体集群的相关领导及嘉宾。我院副院长张晋升担任现场主持。

 

 

林如鹏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自己在复旦大学求学期间与黄旦教授的师生情谊,并介绍了黄旦教授的著作及研究情况。同时,他代表学校及学院向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都全媒体集群在我院设立南方传媒研究院,并邀请知名学者讲学的举措表示感谢,他指出这是促进我院学子成长的宝贵资源。

 

“会读书,才会做学问”,在讲座前几天,黄教授就发布了本次讲座的主题,并提前布置了“作业”即事先阅读三本书:分别为舒登声的《新闻的力量》、彼得·伯格和托马斯·卢克曼的《现实的社会构建》以及詹姆斯·凯瑞的《作为文化的传播》。

 

 

24日上午的讲座黄教授主要围绕舒登声的《新闻的力量》 ,与大家探讨了书中“作为公共知识的新闻” 等概念及问题的思考。黄教授提出学术问题只有在统一语境下才可以交换意见,倘若将某一语境下讨论的问题一般化,以一般性的理论来诠释则会失去意义。

 

在读书思考讨论后,黄教授引申出了讲座的三个问题——“报纸:天然的本质存在?”“邸报到报纸:自然进化的报刊中?”“需要与满足需要:报刊被使用的历史”。黄教授认为,报纸应当以内容、形式来定义,而不应当以功能定义,报纸是区分于其他有信息传达功能的事物的历史发展产物。对报刊史而言,中报和西报的各自发展对报刊的进程都有影响,中国报刊史确定了共同的思维和书写范式。同时,他还认为,我们对报纸的研究应当走出本质论,报纸本身有作为交往关系、作为现代性表征、作为地方性知识等意义维度。

 

黄教授鼓励互动学习,学生们在接收知识的同时也积极参与探讨,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得到点评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此次黄旦教授在我院的讲学共有三场,在与大师对话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学者的深厚与严谨。

 

 

                       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会 撰稿人: 梁坤

                                              2012年11月24日

[发布日期:2012-11-28} 访问人数: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