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镜论》及其蒙古族诗学研究
——记额尔敦白音教授讲座
3月20日,来我校参加211工程第三阶段验收工作的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额尔敦白音教授,在百忙之中抽空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介绍他在《诗镜论》及蒙古族诗学领域的研究心得。提到汉文文学理论,就不能不提到我国的古典文论《文心雕龙》,而在蒙古族文学理论界,《诗镜论》有着类似的地位。蒙古族文学理论有“三维结构”,即蒙古文文论、汉文文论和藏文文论,其中,藏文文论正是在《诗镜论》的影响下产生的。
《诗镜论》原为古印度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七世纪梵语诗学的先驱者檀丁(檀智、优巴坚)的杰作。在中国,《诗镜论》首先传入西藏,在西藏得到广泛接受和长足的发展之后,随着蒙藏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关系的日益发展而逐渐在蒙古族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领域中产生影响,不仅成为蒙古族藏文著作的理论依据,而且还成为蒙古族母语创作和翻译创作的理论根据。
在文学院三楼会议室举行的讲座中,额尔敦白音教授先后介绍了《诗镜论》从印度到藏蒙的传播路径和方式,历代翻译、注释和研究《诗镜论》的学者及研究成果,《诗镜论》的民族化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蒙古族文学与庄严论、命论等等。在提问阶段,额尔敦白音教授回答了学生关于蒙古语方言和语音的问题,并即兴用蒙古语和藏语分别归纳了今天讲座的主要内容,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少数民族风情。
讲座结束后,主持人姚新勇教授总结说,对《诗镜论》的相关研究,反映了印、藏、蒙、汉四种文化的奇妙碰撞,显示了对他人文化尊重的重要性。
通讯员:李晨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