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
——额尔敦白音教授讲“蒙古族藏文著作”
蒙古族和藏族,是我们国家两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少数民族。但一直以来,这两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却往往被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所遮蔽。蒙古族为什么要用藏文进行写作?这种现象反映了两个民族之间什么样的文化交流情况?12月18日,额尔敦白音教授就为我们解开了诸多困惑。
额尔敦白音教授现任内蒙古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中国语言文学组成员,西北民族大学、西藏大学兼职教授等学术任职。主要研究方向为蒙古文学,蒙古族古代藏文著作及蒙藏文学关系。主持了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译注研究松巴堪布藏文诗论著作》,内大世川良一基金项目《占布拉道尔吉生平之研究》等科研项目。代表性著作有《魔尸传》(尸语故事)等。
在文学院三楼举行的讲座中,额尔敦白音教授首先介绍了全世界近千万蒙古族在各个国家的分布状况、语言习俗等基本问题,然后介绍了蒙古族和藏族所共有的宗教信仰——藏传佛教格鲁派在两地的传播状况,并指出蒙古族僧侣在西藏学习佛教经典是蒙古族藏文写作传统的直接原因。随后,额尔敦白音教授按时间分期介绍了这两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情况,著名著作及其作者等。在学生提问环节,额尔敦白音教授回答了关于蒙古族命名习俗的问题。
额尔敦白音教授表示,在南方的暨南大学看到这些对少数民族研究感兴趣的同学,感到非常高兴,希望大家好好利用暨南大学这个优秀的平台,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