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更多

学院研工速递更多

研会新闻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研工速递
[新传]暨青新传说②丨从山野到课堂,看他如何在实践中成长
[来源:暨南大学研究生德育网  发布单位:研究生工作部  作者:]

深入山区基层,潜心拍摄,

他的创作迸发现实的力量;


半年彝族支教,不惧艰辛,

他的作品彰显青春的担当。


他参与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奖,紧扣时代脉搏,从细微点滴处反映生活的美好。他克服拍摄客观条件的制约,用专业水准要求自己,团队作品累计斩获全国纪录片专业竞赛奖十余项。


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19级广播电视专业“宝藏男孩”——2021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陈晓宇。


(获奖照片,右一陈晓宇)

荣誉榜

纪录片《翻过那座山


2020年,陈晓宇与本专业另外两位同学林春盛、王子牧自发前往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先后开展47天的纪录片拍摄工作。经验不足,他们一点点摸着石头过河;人手不够,他们一人身兼数职。


陈晓宇作为项目负责人、团队摄像与制片,全程参与拍摄、调研策划、采访对接等各项工作,通过记录宁蒗县大兴镇黄板坪村委会扶贫干部在基层的生活,合作完成一部讲述基层故事的扶贫纪录片《翻过那座山》,在相关视频比赛中角逐并获得诸多荣誉:


国家级:

1、第十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大学生纪录片奖

2、第九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纪实类二等奖

3、第七届大学生国际纪录片节中国故事特别推荐优秀纪录片提名奖

4、5分钟版本作品同时发布于央视新闻客户端,播放量10W+ ;


省部级:

1、2020长三角白暨豚原创网络视频大赛三等奖;

2、第十三届海峡影视季——第六届海峡两岸青年网络视听优秀作品展最佳网络纪录片作品。


校级:

5分钟版——“2020年暨南大学网络文化节”微视频类、微电影类一等奖;


院级:

5分钟版——2020年新闻与传播学院“美丽乡村·一线暨南人”微纪录片大赛二等奖。


摄影作品《大山的花朵》


摄影集《大山的花朵》以宁蒗彝族自治县一所山村小学为主题,透过学生、校园和村庄,展现少数民族山区学生的生活形象。作品获得“2020年暨南大学网络文化节”摄影类一等奖。

1

扎根基层,冲到扶贫第一线

高原寒冷的气候和山村简陋的条件考验陈晓宇的耐心和毅力。谈到《翻过那座山》的创作历程,他坦言:“这是一次难得的亲历脱贫攻坚最前线的基层经历,扶贫拍摄经历改变了我,给我的青春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小凉山’的黄板坪村委会生活期间,我们与当地人、村干部同吃同住,参与他们的生活与工作,了解农村的实质困难,看到扶贫干部为实现百姓‘两不愁、三保障’付出的艰辛和汗水,看到脱贫攻坚对少数民族山区生活的根本改善。”


(《翻过那座山》剧照)


四十多天的拍摄,让二十多岁的陈晓宇参与了中国扶贫一线的生活,深刻感受到当地朴实的民风,见证了脱贫攻坚的历史瞬间。


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他和团队加深了对国家政策、基层社会、民族团结的认识,记录了扶贫干部的真实生活,更坚定了用专业所学为基层发声的决心。

2

参与支教,体验沉浸式拍摄

为了完成毕业作品《山沟沟里太阳升起》,陈晓宇独立策划、独立创作,在2020年团队作品《翻过那座山》的拍摄基础上,于2021年再次回到云南省“小凉山”的拉翁落村,以超过半年的实地拍摄记录下一所民族地区乡村小学的故事。


最初的他计划在山区里拍摄一个月,后来意识到光记录日常生活表面是行不通的,只有获得沉浸式的生活体验才能挖掘当地人的生活真实、进入拍摄对象的生活世界,加上看到当地乡村教师紧缺的现状,他便索性在山里当起了支教老师。


山区的孩子对这位老师尤为喜爱,任教期间他担任多个年级和科目的教学,包括语文、英语、体育和科学等等,孩子们尤其喜欢听他讲外面的世界与生活,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他和老师、学生们成为了朋友。


图片

(陈晓宇给孩子们上课)


在和彝族、普米族人相处过程中,他通过与师生、村民共同劳作,深入开展民族志田野调查;与此同时,他也联合小学其他教师,积极动员学生按时学习,改变村民的教育观念。出于专业所学,他不忘拿起相机,用镜头记录下他在乡村小学的见闻与经历,创作以乡村小学和少数民族为题材的纪录片。


为期半年的支教经历,让他更深刻地认识了中国的农村。在基层的生活不断塑造着陈晓宇的理想信念,成为了他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3

与时间赛跑,理论实践两不误

陈晓宇学科成绩优异,学位课平均成绩90分,撰写论文《网络语音直播的收听场景、传播特性和文化特征分析》(独作)刊于《5G时代广播发展的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2020年11月)。他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重视复盘,从小学至今仍保持写日记的习惯,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梳理,把各项任务都有序安排好。


在专业上,他不断探索,多次参与专业社会实践。在校期间,他参加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年县级融媒体调研实践,担任韶关乐昌组项目组长。在乐昌融媒体中心一个月内参与相关电台、短视频和公众号多个类型渠道的内容策划与创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此外,他先后在广东广播电视台总编室、新华社广东分社实习。在新华社实习期间,从策划、文案与脚本深度参与了广东省国际招商宣传片、广州市“老城市 新活力”宣传片和黄埔区形象宣传片的策划制作。通过多个项目的锻炼和检验,他的综合能力获得了实习单位以及相关政府、企业方的充分认可。


图片

(陈晓宇工作照)


作为专硕学生,陈晓宇要求自己实践和理论两不误。所以他会把每一次考核的时间节点作为坐标,提醒自己去准备。


面对毕业的压力,他也曾因为在山区支教而其他同学都去实习、找工作担心自己没有进展。尽管如此,他仍坚持做事情分清轻重缓急,在每个时间节点上做好该做的事情,这是陈晓宇面对压力的做事风格。


面对时间的紧迫,“沉住气”是陈晓宇给自己打气时候常说的话。“创作毕业作品那半年,我只做了这一件事。我相信创作如此,读研与生活亦如此。如果当时沉不住气,可能就半途而废了。”


4

多面能手,深爱本专业

陈晓宇从小就喜欢参加各种学生活动,大学时对语言艺术更加感兴趣,他策划过全校第一届配音比赛,也导演过校级的朗诵晚会,并在很多省级的语言艺术比赛获过奖。


读研期间他在研究生会担任学院视频号的主理人,帮助学院开通并运营官方的视频号。他认为自己参加过的活动、担任过的角色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自己,对自己成长很有帮助。

(陈晓宇发言照)


陈晓宇对自己的专业有很强的认同感。他对我们说,“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科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广电专业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及和同学们的合作中,我们要主动突破自己、掌握各项能力,比如能写、会拍、擅剪,还要懂导演、策划、制片、配音主持等等。学了广电专业,就要'身兼数职’,努力让自己成为多面手,提高综合素质,甚至不被专业所限。”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他由衷觉得团队合作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能力,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很难不依靠团队的合作而完成,他认为,在广电专业研究生学习过程中,通过共同创作所收获的友谊、成长经历远胜于作品本身收获的荣誉。


陈晓宇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媒体人的使命与担当,敢于积极走出校门、踏入社会,用自己专业所学创造社会价值,不断提高自己。


 胸怀远大,

敢想敢做,

不负韶华,

期待陈晓宇未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发布日期:2022-05-21} 访问人数:76